北魏太武帝废佛教后,北地经像零落,佛教活动断歇,沙门多还俗,但昙曜道心坚固,始终如一地坚持修行。太子拓跋晃多次劝说,昙曜坚持自我,受到众人敬重。《魏书·释老志》写道:“沙门昙曜有操尚,又为恭宗所知礼。佛法之减灭,沙门多以余能自效,还俗求见。曜誓欲守死,恭宗亲加劝喻,至于再三,不得已,乃止。密持法服器物,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2]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出巡时,遇到昙曜,马咬住昙曜衣袖不放,拓跋濬对昙曜礼重有加,[3]下令在平城(今大同市)西武周山上开凿石窟。昙曜主持开凿的五座大型石窟,被后人称为"昙曜五窟"。[4]昙曜最后卒于大同。 人物简介
昙曜,生年不详,约卒于487—489年间,籍贯凉州(一说为罽宾人,今指克什米尔一带)。他少年出家,修行禅法,坚守戒律,节操高拔,是北魏时期佛学修养最深、最有才华的一位高僧,在天文、地理、佛教、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诣。《魏书·释老志》和慧皎《高僧传》,释道宣《续高僧传》,靖迈《古今译经图纪》都有记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