鮡科

鲇形目下的一个科
1
2
鮡科(学名Sisoridae)为鲇形目下的一个科,别名吸口鲇科[1][2]。截止2024年5月,据《生物物种名录(COL)》统计,鮡科下共有18个属,217个物种[3]中国有记录的共13个属、77个物种,常见物种包括中华纹胸鮡、黄石爬鮡等[1]。鮡科是一类较古老的鱼类,其最早的化石记录是上新世分布在苏门答腊印度的魾[2]。该科是亚洲[nián]形目鱼类中最大和分化程度最高的科之一,截止2017年,鮡科鱼类普遍被分为两个自然类群,鰋鮡鱼类和非鰋鮡鱼类(也称为类纹胸鮡鱼类)。其中鰋鮡鱼类胸部无吸着器,胸、腹鳍水平展开,而非鰋鮡鱼类则完全相反[6]
鮡科体长形,前躯扁平或稍扁平,后段侧扁,腹部平坦;头宽阔,扁平。口下位,横裂或弧形。眼小,鼻孔2对。上、下颌具绒毛状细齿,排列呈带状。全身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7][8]。该科分布范围很广,其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以东的周边水系,和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陡坡急流环境之中,分布国家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尼泊尔等地[6]。鮡科鱼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生境的特殊形态结构,如口下位、附生绒毛状齿有利于其进食不致滑脱等,食性大致偏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水底着生藻类、周丛生物等[2]
鮡科中的很多鱼类营养价值高、口感鲜嫩,在市场上拥有广泛的需求,如石爬鮡属味道鲜美,含肉率较高,肌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是富有营养和独特风味的人类动物性食品[9][10]。此外,据《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鮡科中的黑斑原鮡中华纹胸鮡、黄石爬鮡、青石爬鮡的鱼胆、鱼肉和鱼骨均可入药[11]
威胁鮡科生存的主要原因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身繁殖能力低,具体表现为水质污染、过度捕捞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12][9]。截止2024年5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共收录192种鮡科鱼类,其中极危(CR)3种、濒危(EN)12种、易危(VU)14种、近危(NT)5种[4]。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收录6种鮡科鱼类,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可通过保持原有生境、立法保护、人工繁殖等方式,保护鮡科鱼类的种质资源[9]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