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植-抖音百科
马植(生年不详—1126年),男,字良嗣,北平郡徐无县(今河北省遵化市)人,北宋末年降臣,宋金和议的首倡者。[1][2][3] 马植出身燕云汉人大族,世代仕辽,曾任光禄勋。虽在辽为官,但因目睹辽国政治腐败,认定其必亡,且身为汉人,期望辽国灭后宋朝能收复燕云之地。徽宗政和元年,趁童贯出使辽国之机,马植密献“联金灭辽”之策,童贯将其带回宋朝。此后宋朝多次派人渡海与金商议,最终签订“海上之盟”。马植归宋后,宋徽宗赐姓赵,他历任秘书丞、直龙图阁等职,宣和间七次赴金约定攻辽,加官光禄大夫。然而,因朝廷收纳降将张觉一事,马植极力反对无果,后被坐罪削职。靖康元年,金兵南侵,马植被贬郴州处死。官修正史《宋史》将其列为奸臣,称其“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但对他的评价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其献策是为收复燕云,只是该策略实施后致北宋灭亡,使马植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1][2][3] 人物介绍
马植(?-1126) 辽末、北宋末燕(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人,世为辽大族,是汉民族燕云十六州的居民。徽宗(赵佶[jí])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使辽,植献“联金灭辽”之策,童贯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归宋,又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今山东半岛蓬莱县)莱(今山东省掖县)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图也。”帝(宋徽宗)嘉纳之,赐姓赵氏,以为秘书丞,图燕之议自此始。迁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