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康

隋代荆州总管
韦世康,隋代的韦世康(531—597),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吏,很有名望。但他又是一位不爱官位的谦谦君子,一生好几次想辞官,都没有成功,最后竟病死在荆州总管的任上。

北周驸马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韦旭曾经做过北魏的南幽州刺史,父亲韦夐却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在北魏、西魏北周时代,朝廷先后十次征召,他都不肯出仕,自号为逍遥公。他这个性格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儿子韦世康。韦世康的命运极好,沾了名门望族的光,十岁时就被辟为州主簿。二十岁左右,又被任命为“直寝”(皇帝寝宫的值班警卫),还被封为汉安县公,地位非常尊贵。韦世康有才有貌,被宇文泰看中,娶了宇文泰的女儿。宇文氏称帝后,此女被封为襄乐公主,韦世康就算是名副其实的“驸马爷”了。

绛州刺史

韦世康很有政治才能,在北周时,先后做过[miǎn]州、[xiá]州刺史。北周武帝消灭了北齐之后,为了安抚原北齐地区的百姓,就命韦世康担任司州总管长史,韦世康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不仅稳定了当地的秩序,还获得官史百姓的爱戴。北周末年,尉迥在相州一带起兵叛乱,各州县都骚动不安。当时执政的丞相杨坚,就对韦世康说:“汾阴、[jiàng]州一带,过去是周齐的边境线,一向动荡不安。这次尉迥叛乱,绛州一带难免受到影响。我就把那里交给你,你替我好好守着吧。”韦世康到绛州担任刺史,他德高望重,绛州的官吏百姓都肯服从,安居乐业,未生变故。但韦世康自己,在绛州干了几年,却萌生出一种退休之意。他本来生性恬淡,不太在乎官职地位的得失,加上周隋朝代更迭之际,政治斗争复杂而凶险,北周的贵戚旧臣,都有被[jiǎn]除屠杀的可能。韦世康与隋文帝杨坚私交很好,但也免不了会有担心。他很委婉地给自己的兄弟们写了一封信,谈自己退休的想法。这封信文辞很美,全文如下: “吾生因绪馀,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亟登衮命,频莅方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如斯之事,颇为时悉。今[mào]虽未及,壮年已谢,霜早梧[qiū],风先蒲柳。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今世穆、世文并从戎役,吾与世冲复婴远任,陟[]瞻望,此情弥切,桓山之悲,倍深常恋。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大意是说自己凭借家族的功德,早早出来做官,一向谨慎清廉,侥幸有些政绩。年纪虽然不大,身体却已衰老,视力下降,腿脚不便,所以应当退休了。而且弟兄几人都外出做官,母亲年老,无人奉养,所以更应该退休。)他的兄弟们回信说,退休的想法挺不错,但只怕难以实现,还是不退的好。(史书记载简略,我猜想,韦世康的弟兄们是担心,辞官退休,更容易引起杨坚的猜忌,以为他不肯与隋朝合作。)韦世康于是继续在绛州当刺史,他政绩很好,多次考核都名列前茅,后来被提拔到朝内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