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太璞

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人物
石太璞是清朝作家蒲松龄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出现在《长亭》一篇中,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捉妖人。

人物经历

石太璞出生于泰山,喜好厌禳之术。他曾遇到一位道士,后者欣赏他的智慧,将其收入门下。道士开启书箱,取出上下两册书籍,上册用于驱逐狐狸,下册则用于驱逐鬼魂。道士将下册授予石太璞,并告诉他:“只要虔诚研习此书,便可获得衣食无忧和美女相伴。”石太璞询问道士姓名,得知他是汴城北村元帝观的王赤城。道士在石太璞家中停留数日,将所有秘诀传授给了他。自此,石太璞精通符箓之术,前来寻求帮助之人络绎不绝。
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访,自称姓翁,声称其女儿患有鬼病,情况危急,请求石太璞亲自前往治疗。石太璞听闻病情严重,同意一同前往。他们跋涉十余里,到达一处山村,抵达老人家中。石太璞发现少女卧于薄纱帐中,气息奄奄。石太璞离开房间,询问病情。老人表示,白天会有一个少年出现并与少女同眠,但当他试图捕捉时,少年却消失不见。片刻之后,少年再次现身,老人认为他可能是鬼魂。石太璞解释说,如果是鬼魂,驱除并不困难,但如果对方是狐狸,他就无能为力了。老人坚称并非狐狸,石太璞便给予一张符咒,并当晚留在老人家中。深夜,一名身穿整齐服饰的少年进入石太璞的房间,他表示自己是鬼魂,并透露老人一家均为狐狸。他偶尔喜欢上了老人的女儿红亭,因此在此逗留。鬼魂不会伤害狐狸,石太璞不必破坏他们的缘分。他还提到,老人的大女儿长亭美貌非凡,特意留给石太璞这样的高人。如果石太璞愿意医治红亭,届时他会自行离开。石太璞答应了,当晚少年并未再度出现,少女也因此醒来。翌日,老人欣喜万分,告知石太璞此事,并邀请他查看少女的情况。石太璞烧毁旧符咒,开始诊治。他注意到绣幕旁有一位美丽的女子,猜测她是长亭。诊断结束后,石太璞要求用水清洗帐子,女子迅速递上一碗水。她的举止让石太璞怦然心动,随后他告别老人,借口要去制药,离开了村庄。鬼魂继续作乱,除了长亭以外,其他家庭成员也被骚扰。老人再次派仆役和马匹邀请石太璞,但他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第二天,老人亲自上门,石太璞假装腿部受伤,拄着拐杖迎接。老人行完礼后,询问原因。石太璞回答说,昨晚婢女不慎摔倒,导致热水泼溅在他的双腿上。老人询问为何许久未续弦,石太璞表示希望能找到像老人一样清白的家庭。老人沉默不语,离开时,石太璞送行并表示康复后再来。几天后,老人再次来访,石太璞一瘸一拐地迎接。老人表示,如果石太璞能够驱除鬼魂,让他全家安心,愿意将十七岁的女儿长亭许配给他。石太璞欣然接受,立即出门,与老人一同骑马前往。在老人家中完成驱魔仪式后,石太璞担心他们会违约,提出与老人的妻子定下婚约。老人妻子随即出现,表示不解,并将长亭的金簪交给石太璞作为信物。石太璞向老人妻子行礼,然后召集家人,逐一为他们祛除鬼魂。长亭躲在暗处,石太璞便写下一道护身符,让人送给她。当晚安静祥和,鬼魂全部消失,只有红亭仍在呻吟。石太璞准备离开,老人极力挽留。晚餐丰盛,直到深夜,老人方才告辞。石太璞刚刚入睡,听到猛烈的敲门声,起身发现长亭匆忙闯入,神情紧张,声称家人要对她不利,请求石太璞赶紧逃跑。石太璞吓得面色苍白,翻墙逃离。远处有火光闪烁,他跑过去发现是村民夜间狩猎。狩猎结束后,他与村民们一同返回。他对长亭充满怨恨,却又无可奈何,想着去汴城找王赤城,但家中有年迈患病的父亲,他日夜思索,难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