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铁木

桦木科铁木属植物
天目铁木(学名:Ostrya rehderiana),又名小叶穗子榆、芮氏铁木、浙西铁木,属于山毛榉目桦木科乔木。仅分布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天目山,野生植株仅存5株,最大一棵树龄达300多年,为“天目四绝”之一,素来与“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齐名。[1]
天目铁木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受威胁等级为极危(CR);同时,也是《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目标物种120种)和《“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目标物种100种)中的目标物种。[1]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8米,胸径达45厘米;树皮深灰色,粗糙;枝条灰褐色或暗灰色,无毛,皮孔疏生;小枝细瘦,褐色,幼时密被短柔毛,以后渐变疏至几无毛,具条棱,疏生皮孔;芽长卵圆形,长约5毫米,锐尖,芽鳞亮绿色,覆瓦状排列,卵形,渐尖,无毛。叶长椭圆形或矩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1.8-4厘米;顶端渐尖、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锐齿或有时具刺毛状齿;叶上面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绿色,疏被硬毛至几无毛;叶脉在上面微陷,沿中脉密被短柔毛,在下面隆起,疏被短硬毛间或有短柔毛,脉腋间有时具[rán]毛,侧脉13-16对,脉间相距4-7毫米;叶柄长3-5毫米,密被短柔毛。雄花序下垂,长5-10厘米,单生或2-3枚簇生;苞鳞宽卵形,顶端骤尖,具条棱,边缘密生短纤毛;花药顶端具长柔毛。果多数,聚生成稀疏的总状;果序轴全长2-3厘米,序梗长1.5-2厘米,密被短硬毛;果苞膜质,膨胀,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2-2.5厘米,最宽处直径6-8毫米,顶端圆,具短尖,基部缢缩呈柄状,上部无毛,基部具长硬毛,网脉显著。小坚果红褐色,卵状披针状,长7-8毫米,直径约2.5毫米,平滑,具不明显的细肋。雄花序7月显露至来年4月开放,雌花序随当年生出的树枝伸展而出,4月中旬树叶全部展开,9月中旬果实成熟,11月中旬落叶。[2][1]
天目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