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科

法国物理学家
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1819年9月18日-1868年2月11日),法国实验物理学家。[1][2]
傅科于1819年9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巴黎医学院,早年做过医生,后因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转向实验物理学的研究工作。1845年,担任《辩论》杂志的科学编辑。1853年,获博士学位。1855年,被拿破仑三世任命为巴黎天文台的物理学教授,同年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开普勒金质奖牌。186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科学院院士、圣彼得堡学院院士。1865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68年2月11日,因劳累过度在巴黎逝世,终年49岁。[2]
傅科于1845年开始研究物理实验,[2]1951年,在巴黎利用“单摆的振动在惯性空间保持不变”的原理,来证实地球的自传现象,即著名的傅科摆实验。[1]1862年,通过自己制作的实验装置准确地测出空气中的光速,这一成就使他获得法国荣誉骑士二级勋章,并被聘为长度测量局的成员。1852年,发现了回旋罗盘效应。1955年,发现在强磁场中旋转的金属圆盘因受到电磁感应而产生涡电流,即傅科电流。他一生发明很多,此外,还有回转仪、傅科棱镜、反射望远镜的椭圆面镜、镀银薄膜玻璃反射镜等等。[2]

人物经历

傅科是法国物理学家。1819年9月18日生于巴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