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谏

唐末定难军节度使
李思谏(?-908),党项人。唐末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弟。乾宁二年(895)思恭卒,嗣节度使职。昭宗命为招讨使,从邠宁四面行营都招讨李克用王行瑜之叛。四年(897),兼宁塞节度以分凤翔节度李茂贞之势。昭宗因茂贞以兵逼京畿,加凤翔四面行营副都统,命讨茂贞。天祐三年(906)十月,静难节度使杨崇本将六镇兵攻夏州,他告急于梁,梁遣兵击破之,自是服于梁。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加检校太尉兼侍中[1]

人物简介

李思谏,原名拓跋思谏,是唐朝末年党项族的首领,为夏州偏将拓跋思恭的弟弟。他是安抚平下番落使拓跋重建的第三子,拓跋思恭、拓跋思孝之弟,拓跋思敬、拓跋思忠、拓跋思瑶之兄。在平定黄巢之乱时,他立过功,赐姓李。李思恭死后,他接任定难节度使、封夏国公,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授予他检校太尉、兼侍中的职位。

人物生平

李思谏是李思恭的弟弟。乾宁二年(895年),李思恭死后,因为李思恭的儿子李仁祐早死,孙子李彝昌年幼,所以定难军将领推举李思谏为定难节度使、承袭夏国公的爵位,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思谏承袭节度使李氏世袭节度之始。八月,[bīn]宁节度使王行瑜要求唐廷加封尚书令不成,与凤翔节度李茂贞举兵进犯长安,李思谏的弟弟李思孝河东李存信攻打叛军。李茂贞听说河东的兵马到了,斩杀自己养子李继鹏并上表请罪。王行瑜还在坚守。唐昭宗以李思谏为邠宁东北面招讨使,和李克用的兵马一起讨伐王行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