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斋中庸讲义

蒙斋中庸讲义
《蒙斋中庸讲义》是宋代学者袁甫编纂的一部古籍著作,属于普通古籍类别。袁甫,字广微,是宝文阁直学士袁燮的儿子,出生于鄞县(现浙江省宁波市)。他在嘉定七年(1214年)成为进士第一名,曾任多个重要职务,并最终达到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的高位。他的父亲袁燮曾师从陆九渊,而袁甫本人则是杨简的学生,杨简又是陆九渊的得意门生。因此,袁甫的学术思想深受陆九渊的影响,他将“心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陆氏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1]

人物经历

袁甫于嘉定七年(1214年)成为进士第一名,随后担任秘书省正字,后升任秘书郎。他还历任提举江东常平、本路提点刑狱、福建转运判官等职。在朝廷内部,他曾担任中书舍人,并多次就边境事务提出意见,强调问题的核心在于国内政策而非外部因素。他认为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可能会导致错误决策。袁甫的职业生涯达到了权力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的高度。除了政治活动,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著有多部作品,包括《蒙斋集》等。[2]

学术贡献

袁甫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庸》的解读上。他的解释常常深入浅出,有时甚至会反复阐述以确保理解的准确性。由于他的父亲袁燮曾跟随陆九渊学习,而他自己则是杨简的学生,后者也是陆九渊的高徒,因此袁甫的思想体系可以追溯到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在他的解释中,可以看到许多与陆九渊观点一致的地方,特别是在对“心学”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例如,在解释“语大语小”这一节时,袁甫提出了“只有君子才能承载一切”的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实现这一点。此外,他还详细阐释了“自诚明”的概念,指出“诚”是无法传授的,能够传授的是“明”,并且“明”也就是“性”,它并不是独立于“诚”存在的。这些观点都体现了陆九渊的心学哲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