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达泉-抖音百科
林达泉(1829年-1878年11月3日),字海巖[yán],广东大埔人,清朝循吏。咸丰十一年举人,曾任江苏巡抚丁日昌辟佐幕府。林达泉留心经济,对古今舆图、武备以及海外各国形势有深入研究。同治三年,粤匪余孽窜入广东,林达泉归里练乡勇,筹划防御,大埔地区得以安宁。林达泉曾叙绩,被选为知县。 1873年(同治12年),林达泉被任命为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1878年,为求防务需求,林达泉试署知府。同年,他实地探勘台北,初步决定于艋舺和大稻埕之间的未开垦荒地筑城。林达泉还构想将重要建筑如台北府城官署、宗庙等设立其中。然而,林达泉未等台北正式开府,即因积劳成疾去世。 林达泉在任期间,曾有“治台三策”。对于后山(台湾东部),他认为要“以退为进,逐渐而前”;对于全台,他认为要“用海不用山”;对于理财,他认为要“求己不求人”。 人物简介
林达泉於1873年(同治12年)短暂接替陈星聚,於台湾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又称淡水同知,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官职品等为正五品,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为驻守於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约今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 湾的统治者。1875年,管辖台北宜兰县、基隆厅、淡水县、新竹县的台北府正式钦准建立,该时期他与另一清朝官员陈星聚互为护理同知一职,两人并以筹建台北城为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