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友鹤-抖音百科
阳友鹤(1913年10月18日—1984年2月20日),男,四川彭县(现彭州市)人,中国川剧表演艺术家,艺名筱桐凤。8岁入金兰科社学艺并登台演出,后拜陈翠屏为师,专工旦行。 个人生平
1932年,18岁的阳友鹤重返山城重庆。在章华大舞台,与谢玉成(鹏飞)合作,演出《金山寺》,在剧中扮演白娘子。出演前,阳友鹤在成都、重庆与川南一带,先后看了几十位演员舞台面貌大同小异的演出。演出中,他充分继承和利用了前辈师傅和同辈艺人的出色创造,经过吸收、消化、发展、创新,以步法明快,上下场洗炼,每段戏之间衔接的干净和情绪饱满、气脉连贯的表演,保持了粗犷、炽烈的演出风格;更以“挂颈”“站肩”“滚禅杖”“托举”等创新绝技和绝招深深地吸引了观众。尤其可贵的是,在形象塑造上,没有把白娘子当成一个武旦来演,而是准确地把握住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义妖”,温情脉脉的青年女子,其“武中有文、刚中有柔、劲中带媚”的表 演,不但征服了观众,也赢得了行家的赞赏。川剧老艺术家傅三乾先生,赞誉他表演有规矩,跷功出色,身段好,武中有文,演活了人物。《金山寺》连演连满,一炮打响,阳友鹤因之一举成名。同年,阳友鹤随新又新剧社到成都,请文人改写《貂蝉》剧本,并着意在唱腔、化妆、服装及舞台装饰方面创新。他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声情并茂的唱腔,富丽堂皇的舞台装饰令人耳目一新。 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演出了刘怀叙编写的时装新戏,阳友鹤在成都“新又新”大舞台主演了 时装戏《灵魂的安慰》《哑妇与娇妻》《农家女》等剧目,内容多鞭笞旧社会的黑暗,揭示人民追求幸福和光明的渴望。后又重返重庆,与曹黑娃(俊臣)、张德成等同台演出,在演技和台风上深受其影响,《别宫出征》《营门斩子》《芦林辩非》《打雁回窑》等剧尤为出色。其中《别宫出征》一剧,由上海百代公司灌成唱片发行。 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戏剧表演团体和艺术家云集重庆。阳友鹤学习和吸收兄弟剧种之长,与京剧名家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汉剧名家牡丹花,越剧的傅全香、王文娟,粤剧的红线女,评剧的新凤霞,豫剧的常香玉,电影演员夏梦等互相切磋技艺,在丰富和发展川剧表演程式,改进川剧化妆、服装、舞台装饰的改革,为川剧推陈出新等方面 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艺术上,他潜心研究周慕莲、陈翠屏等川剧前辈在表演中的特长,融会贯通;对川剧的昆、高、胡、弹、灯各种声腔无不仔细钻研,对各种旦角的表演刻意求工;他功底深厚,身段优美,唱腔朴实,韵味醇厚,尤其注重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在演出的《刁窗》《断桥》《打神》《花仙剑》《封三娘》等剧中,其唱腔充分表达人物感情、性格,达到很高的境界,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刁窗》一剧,1938年由重庆百代公司灌制唱片。在《凤仪亭》《梁红玉》等剧目中,他采用了川剧高腔中的《红鸾袄》曲牌演唱,韵味各别,扣人心弦,观众赞称为“阳红鸾”,谓其表演“柔时像三春之柳,刚时如飞鸣之镝,稳准若山鹰抓兔,矫健似雏燕腾空;一招一式,匠心独运,自成一家”,其代表剧目如《刁窗》《金山寺》《貂蝉》《铁笼山》《打神告庙》《情探》《别宫出征》等,成功地塑造出白娘子、貂蝉、穆桂英、梁红玉、陈妙常、钱玉莲等许多不同性格的妇女艺术形象,无不各尽其妙,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媲美为“表情种子”,有“川剧的梅兰芳”之誉,在川剧剧种中开创了旦角表演艺术的“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