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

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名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1]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产生的国际收支债务债权的清偿。[3]在使用过程中,外汇储备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经营原则。[4]在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占46%-52%,日元占18%-24%,欧元17%-21%,以及其他主要储备货币的储备份额占7%-12%。[5]。中国外汇储备表现为外汇储备增长较快、黄金储备稳中有增,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占比低等特点。[6]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51亿美元,是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7]
外汇储备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1917-1944年的金本位时期、1944-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的浮动汇率体系时期与21世纪的现代外汇储备管理时期,外汇储备的币种与形式逐渐趋于多元化。[8]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有国际贸易与收支平衡、国家的汇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一国外汇储备水平和变化趋势。[9]中国由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常年国际收支顺差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始终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10]
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中国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但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过高的外汇储备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闲置、容易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和增加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10]

发展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