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惠庙-抖音百科
昭惠庙也称海神庙,正式称呼来源于宋朝,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及民间传说,千余年前,在乐山,有一名白发老叟隐于古道边卖粥。这位老叟就是蜀人李元溥,唐代进士,为躲避战祸,他隐居于此,并羽化成仙,李元溥由此被视为乐山山神,为此,人们建庙祭祀他。[2][1] 起源
从宋微宗宣和五年开始到同治年间为止,历朝皇帝对海神妈祖的褒封甚多,封号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封号有数十个之多。而其中就有“灵惠昭应夫人”、“灵惠昭应崇福夫人”“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昭惠”一词便来源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年代,李元溥逐渐演化成泉州最早的海神———男海神。于是,人们修建昭惠庙,祭祀这位海神,还封他为“通远王”,意即保护船只平安远航。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赐额“昭惠”。(注:盖昭惠本在南安九日册延福寺之东。考之旧志,以为唐咸通丘山降雪,有功于朝,因立庙祀之。逮宋嘉佑三年(1060年)春,郡守蔡襄以旱甚,祷于祠应。熙宁八年(1075年)闻于朝,剌封崇应公。政和四年(1114年)立庙,赐今额.)仁福王、广福王、显济王。 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