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瑞

清朝末期的军事人物
陈国瑞(1836—1882),字庆云,湖北应城人,是清末著名军事人物。他早年加入太平军,后来投降清军,参与了对太平军、捻军和苗沛霖集团的镇压。[1]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官至处州镇总兵。然而,因与李昭寿发生纠纷,他在同治十年(1871年)被降职为都司,被遣返回籍。光绪元年(1875年),他因被指控犯法而被流放到黑龙江,七年后在那里去世。 陈国瑞的早年经历包括加入太平军,但不久后叛变,投靠九江镇总黄开榜。他曾随清军攻陷怀远,开始有了名气。在咸丰十一年,他随袁甲三一起进攻定远。同治元年,他恢复了陈姓,并因功绩被任命为浙江处州镇总兵,驻扎在正阳关。[2]然而,在同治四年四月,他在与捻军的战斗中受重伤。光绪八年,他因病在黑龙江戍所去世,也有一种说法是被杀害。[3] 陈国瑞的主要作品包括《黄鹤楼联》和《[]尼山》等。[4]

人物生平

效力清军
陈国瑞,字庆云,湖北应城人。河南商城大学士周祖培称他为“世侄”。早年参加太平军咸丰九年(1859年)投奔清九江镇总兵黄开榜,被其收为义子,改姓黄。当年,他曾随清军攻陷怀远,颇露锋芒。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又随钦差大臣袁甲三进攻定远,以守备得技勇巴图鲁称号。同年九月,太平军、捻军定远围攻凤阳,陈国瑞随副将吴秀、补用道张学醇等解凤阳之围,升任游击。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捻军进攻扬州地区,陈国瑞赴援,荆州将军都兴阿在奏折中盛称其功,加副将衔。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捻军进攻淮安地区,漕运总督吴棠袁甲三借将,袁甲三派陈国瑞归吴棠指挥。陈国瑞战于车桥、版[zhá]、众兴,超[zhuó]副将,加总兵衔。三月,再战于桃源、清河、山阳宝应等地,又交军机处记名以总兵简放。吴棠倚陈国瑞为长城,如奉骄子,一切顺其所为,增募其众至二三千人。太平天国天长守将陈士明认陈国瑞为义父,投降清朝,献出天长,改名陈振邦,随陈国瑞继续与太平军捻军为敌。十月,命赴山东攻棍、幅各军,归僧格林沁指挥,使陈国瑞之气焰更加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