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理事会

1996年成立的政府间论坛
北极理事会是一个关注北极治理的国际论坛,由冰岛瑞典丹麦挪威芬兰,以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八个成员国共同成立。[1]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被认为是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区域性机制安排,宗旨是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福利持续发展。[2]中国在2013年5月15日,与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一起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3]
北极理事会的职能和特征由《关于建立北极理事会的渥太华宣言》中列明,包括继承1991年《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工作组的工作;作为不带法人资格的国际组织;缺乏稳定的财政捐款;包括原住民代表作为常任参加者;作为共识为本的论坛架构;以及将军事安全问题排除在议程之外。[4]部长级会议是北极理事会的决策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1]北极理事会纳入了原住民的声音,其常设参与者(PP)类别的创建,使原住民组织的代表可以参与有关讨论,从而形成了一种重视当地观点,尊重传统知识,并促进自决的制度文化。[4]
北极理事会于2009年首次成立“工作组”的架构,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处理特定问题,为北极理事会带来了具体成果。 北极理事会的大部分活动来自六个工作组​​​​:北极污染物行动计划(ACAP),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北极动植物保护区(CAFF),紧急预防,准备和响应(EPPR ),保护北极海洋环境(PAME)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组(SDWG)。[4]2018年,北极大学 (UArctic)地缘政治与安全专题网络向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北极理事会,称之为“区域管治的模范”。[4]2022年3月3日,北极理事会成员国表示,将暂时停止参加北极理事会及其附属机构的所有会议。[5]

基本简介

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