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术史上,取名《国学丛刊》的刊物有四个。它们分别是:罗振玉、王国维1911年在上海创办的《国学丛刊》,王、罗分别写有“序”。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1923年3月在南京创办的《国学丛刊》。主要负责人是陈中凡、顾实。顾实为创刊号作《发刊辞》。齐鲁大学国学系1929年创办的《国学丛刊》。“国学书院第一院”1941年3月在北平编辑的《国学丛刊》,《发刊辞》为周肇祥所撰,发行人为潘寿岑。 简介
南京东南大学的《国学丛刊》。《国学丛刊》的创办主要得力于陈中凡、顾实两人。
个人经历
陈中凡1911年底毕业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191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1917年夏毕业后,入文科研究所作研究员(实际上 是研究生)。据1917年11月29日《北京大学日刊》所示,陈中凡选修的研究员(生)五门科目和导师分别是:逻辑学史(章士钊)、近世心理学史(陈大齐)、儒家玄学(陈汉章)、二程学说(马叙伦)、心理学(身心之关系)(韩述组)。他同时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zuǎn]处编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3月20,北京大学《国故》月刊创办。设有总编辑刘师培、黄侃,特别编辑陈汉章、马叙伦、康宝忠、吴梅(瞿安)、黄节、屠孝塞、林损、陈中凡。另有编辑十人。《国故》月刊和《新青年》、《新潮》形成对立之势。而他自己所著的《诸子通谊》就是在该刊第1至第5期连载的。刘师培为“扬州学派”的最后一位学者,刘氏家学相传,四代治经学,特别是以治《左传》著名。陈中凡为苏北盐城人,这时在北京大学有机会得刘师培亲教。此时刘师培因肺病加剧,陈中凡为他“借款”,“以救目前眉急”。此事使刘师培“感谢之至”。刘师培于1919年11月不治而死。在刘师培“疾终京寓”时,承陈中凡“照料一切”。刘师培死后,其妻子何震精神失常,陈中凡又“鼎立维持,俾死者得正首邱,生者得归故里”⑩。对此刘氏宗亲,特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