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割理论-快懂百科
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1]该理论由霍普金斯大学的生态学家斯坦利(Stever Stanley)于1973年提出的。[2] 斯坦利认为,一种草食或肉食动物,就相当于一位勤奋的收割者,它们的出现和介入,给新生物的产生腾出了空间。如寒武纪前的单细胞就好比是麦子,而第一个出现的吞食生物就是优秀的收割者,它们猛然发现这么多食物,无忧无虑地海吃胡塞,吃得太多了,迅速为其他物种腾出了生态位,于是产生了新生物。[2] 有一些间接的证据支持了该理论,如有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性鱼,会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使物种多样性下降。[3] 发展历程
生物收割者假说是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是一种解释寒武爆发的生态学理论,即“收割原则”。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25亿年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以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唯一的。由于物理空间被这种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这种群落的进化非常缓慢,从未有过丰富的多样性。寒武爆发的关键是草食收割者的出现和进化,即食用原核细胞(蓝藻)的原生动物的出现和进化。收割者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营养级金字塔按两个方向迅速发展:较底层次的生产者增加了许多新物种,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在顶端又增加了新的“收割者”,丰富了营养级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