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

动物界棘皮动物门下的一纲
1
6
海胆为棘皮动物门海胆纲(Echinoidea)动物的统称,[10]海胆的身体由一个球形或薄饼形的体壳所包围,[11]外壳上有许多针状可动的棘刺,[12]分布世界各海洋,[12]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种类最多,[8]能够栖息于各种底质,包括硬的石底、贝壳底和珊瑚礁底,软的沙底、泥沙底及软泥底等。[12]
海胆以藻类为食,幼体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8]具有再生习性、[3]负趋光性、[13]自溶习性等,[9]如:海胆的棘和其他外部器官损伤后都能够再生;[12]大多数的海胆多在夜间行动;[13]海胆生殖腺的自溶酶在适宜温度下会很快使生殖腺溶化等。[9]幼体发育要经过变态发育。[14]海胆的运动是靠管足及棘刺来进行的,[13]其防御主要依靠坚硬的外壳及带有类似毒囊结构的棘。[15]
海胆最早出现于晚奥陶世,其演化过程经历了从古生代海胆到头帕类海胆,而后又演化出了中海胆类(规则海胆)及不规则海胆。[16]截至2024年,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将海胆纲分为4亚纲、4总目、19目、8亚目、160科、1047属、4271种。[17]
海胆在食品、经济、医药、科研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18][19][20][21]如:海胆卵味道鲜美,营养丰富;[22]海胆的捕捞为多智利美国等多国创造巨大经济价值;[19]紫海胆药用其壳,石笔海胆药用棘刺;[20]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也占有的重要地位。[21]海胆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能啮食海带及裙带菜[23]在海产养殖业上海胆也是一类有害动物,[23]同时当人们下海作业或游泳时,不慎触及海胆体表针样刺,会引起中毒反应。[24]海胆在文学绘画、饮食文化等方面比较受欢迎,如:流传着岳飞金兀术大战诞生海胆的文学故事;[25]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将海胆等当作素材创作《在椅子上的猫头鹰和海胆》;[26]世界多地以海胆为主角举办美食节等。[27][28]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海胆种群数量有所下降,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口鳃海胆、[29]石笔海胆[30]紫海胆[31]马粪海胆[32]光棘球海胆[33]白棘三列海胆[34]评估等级为濒危(EN);[35]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欧洲食用海胆被列为近危(NT)物种。[2]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