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赐履-抖音百科
熊赐履(1635年-1709年)是清初理学名臣,[1]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2]世籍南昌。他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先后任职检讨、国子监司业、弘文院侍读等职务,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曾两次上书论政,但均为权臣鳌拜所忌。后升为国史院学士,[3]改任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圣祖嘉称他的才干,升官为内阁学士,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票拟有误而被免官,寄居江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复起为礼部尚书,奉命往江南审讯疑狱后,调吏部。任期奏免了高邮、山阴等30县3700多项的额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熊赐履曾四任会试考官,并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辞去朝政机务,留京师充任顾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文端。[4]他的代表作有《闲道录》《学统》等。[5]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熊赐履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一月初五日,孝感熊氏,是地方大户。熊赐履的父亲熊祚[zuò]延是明朝生员,后来在连奇书院讲学。熊赐履的母亲李如柏博通经史,以孝顺闻名。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熊祚延组织团练守御乡里。熊赐履八岁的时候,父亲死于流寇之手,熊赐履被母亲抱着藏匿在荆棘中得以保全。其后母亲靠织布为生,养育熊赐履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