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佑

宋代福建地方官
谢佑(1064-1087),原居福建省三明市白水村(今三元区中村乡),后迁居历西(今梅列区列西)。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谢佑功成羽化。乡民们感激谢佑护国佑民有功,自发建祠奉祀;并且请求丞相李纲上表朝廷,为谢佑请功。于是,朝廷敕封谢佑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赐“正顺庙”额。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 七月,乡民在沙溪河西岸建成“正顺庙”,奉祀谢佑。咸淳十年(1274年),丞相文天祥又奏请朝廷加封谢佑为“日月盈光大帝”,配祀慈惠夫人。

少年立志

北宋时期,在尾历(今梅列区列西)有一个少年,用泥土塑两尊泥人,供奉在案桌。
一尊泥人是著名文学家、抗金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的:“为张睢阳齿”的张巡。他崇拜这位唐开元年间的进士,为抗击叛军,率领[suī]阳(河南商丘)军民,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情况下,守城抗敌,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另一尊泥人却是谢佑他自己。他激励自己要学张巡,为国为民,鞠躬尽[cuì]
据《正顺庙碑记》载,谢佑“少年游剑浦(今福建南平),[]南平第一状元黄裳。谢佑拜黄裳为师。”黄裳,剑浦人,字冕仲、号紫玄翁。他小年时就常常表现出胸有大志,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郡城的门突然遭雷击,黄裳写诗道:“风雷昨夜破枯枝,借问天公有意无,莫是卧龙踪迹困,放教头角入亨[]。”元丰五年,黄裳参加科举。他的对策文章为宋神宗看中钦点为状元。谢佑师从黄裳,自然获益匪浅;尤其是黄裳“喜读道学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福建历代文武状元》)对谢佑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