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纳蒂克战争-抖音百科
卡纳蒂克战争(Carnatic Wars),发生在1746年至1763年间,英国与法国在南印度卡纳蒂克地区展开的三次殖民战争。 历史背景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经历了大约150年的和平繁荣期,对外贸易吸引了众多欧洲商人来到印度。1498年,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首次抵达印度海岸,此后葡萄牙商人迅速占据了果阿、达曼等地。[1]荷兰、法国和丹麦等国的公司紧随其后参与了海岸贸易。各方竞相建立海岸贸易中心,向远至日本和新大陆等地的市场出口棉织品、食糖、蓝靛和硝石。英国殖民者与荷兰人大致同期进入印度。1600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授权成立“在东印度群岛贸易的伦敦商人的总裁和公司”,该公司享有15年内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英国商业垄断权,通常被称为“英国东印度公司”。161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在苏拉特附近击败了葡萄牙人,提升了英国人的声望,莫卧儿帝国因此颁布敕令,允许英国人建立永久代理处,自此英国人逐渐扩大影响力。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实力增强,它们在沿海地区开展贸易活动,拦截印度人的对外贸易和航运,甚至肆意劫掠印度船只,掳走沿海居民贩卖为奴。印度面临着被欧洲列强分割为殖民地和附庸国的风险。 莫卧儿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皇帝是最高土地所有者,通过征收土地税获取收入。皇帝私人占有相当于全国土地面积八分之一的耕地,其余土地作为封地赏赐给封建贵族。在封建等级制度中,国王政权与大封建主之间存在着公开或隐秘的持续斗争,即使在莫卧儿帝国鼎盛时期也是如此。随着王位争夺战和反抗莫卧儿帝国起义的发生,帝国走向崩溃。在帝国废墟上,出现了像马拉特人那样充满活力的新国家,以及像孟加拉、奥德、海德拉巴那样独立的衰弱小国。 印度的虚弱和边境空虚被邻国利用。波斯纳迪尔沙听说印度富有,莫卧儿大帝拥有无数财宝,于是入侵旁遮普,并未遭遇重大抵抗就进入了德里。纳迪尔在卡拉尔战役中轻松击败了莫卧儿军队,打开了首都大门。他抢走了德里的财富和莫卧儿大帝的珍宝,并迫使印度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他。马克思在《印度史编年摘要》中指出:“满载宝物的纳迪尔回到祖国,使得莫卧儿帝国濒临完全破产。”继纳迪尔之后,阿富汗国家崛起。艾哈迈德沙·杜兰尼领导的阿富汗人在1750年占领了旁遮普西部四个省份,1751年征服了整个旁遮普,1752年征服了克什米尔,1757-1753年将其权力延伸至赛尔赫德,在劫掠了印度首都后,将莫卧儿大帝变成了阿富汗政策的工具。后来,马拉特人的大军出现在北印度,并攻占了德里,将阿富汗人驱逐到印度河之外。阿富汗人不甘心失败,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于1759年带着4万人的军队再次出现在印度,并重新占领了德里。1760年,马拉特人携带2,400头大象和多门大炮的10万名战士出现在北印度,不久就被阿富汗人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