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

陕西省延安地区山脉
黄龙山,属横山山脉,位于黄龙县宜川县的南部、韩城市的西部,海拔1400-1700米,相对高度为300-500米,最高点海拔1788米,沙页岩,低缓坡段有黄土分布,为土石山地,海拔1500米以上,多为基岩及风化碎屑,1400米以下的梁顶及缓坡有黄土分布,尤其在西、北面形成黄土梁状丘陵,山地森林茂盛,是陕西重要林区之一。

名称由来

现代狭义的黄龙山,古为黄崖山,明代在该山西台地修筑堡城。《洛川县志》记载:“明县丞聂朝爵(四川人,监生)督修堡城,周二里五分,高二丈八尺,池深一丈,东西南门三、城楼四”。当堡城建成命名时,去“崖”、添“龙”字,称黄龙堡。《延安府志》载:“紫金关,旧在韩城县界紫金山,明嘉庆十八年(1539),移建黄龙堡内,名[]城巡检司,迄清裁撤。”《洛川县志》载:“明末啸众出没灌莽中,实为险要,清初设神道岭营,扼其吭而[]其背,方足以资控制,其捕盗同知署。康熙十二年(1673)同知刘显第、二十四年(1685)同知许增龄皆有修[],复改为直隶鄜州州同。嘉庆十年(1805),署州同朱华重修。黄龙庙在黄龙堡东南五里,明万历十四年(1586)建。”这里不仅是军事重地,也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陕西通志》对黄龙山的解释是:“山高五里许,绵延数十里,盘衍如龙,土色皆黄。或云:山,常有黄云罩其上,仿佛如龙摇曳,故名。”由此可知,黄龙山是由古代梁山山脉的黄崖山演变而来的。黄龙县名依山得名,来源于此。

位置境域

黄龙山在明代以前,一直称“梁山”,《陕西省通志》、《雍胜略》以及各邻县县志均有记载。传说大禹治水曾“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以东称吕梁山,以西称梁山。黄龙山(原称梁山山脉),属横山山系,自靖边县西分一支,向东南延伸来,经延水洛水之间由延安宜川县境,山川纵横,地势蜿蜒崎岖,其山系共分三干九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