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

后周开国皇帝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别名郭雀儿,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后周开国皇帝,史称“后周太祖”。[1][2][3]
郭威出生于邢州尧山,其父母早亡,十八岁时被潞州留后李继韬征为兵卒。后唐时期,得到时任后唐明宗李嗣源副侍卫的石敬瑭信任。石敬[táng]建立后晋后,开始跟随时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刘知远后晋开运末年(946年),晋少帝石重贵契丹俘虏后,郭威与众臣扶立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也因功累迁至枢密使。但因刘承祐猜忌功臣,与亲信密谋杀害正在征战契丹的郭威等人。刘承[yòu]被杀后,郭威在众臣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建国号周,史称“后周”,建元广顺”。[1][4]
郭威登基后,勤于政事。在政治上,整顿朝纲,重修律例,任用贤臣;在经济上,为百姓减税[shū]困,停罢营田、招抚流民;在军事上,抗击契丹,开拓疆土。后周显德元年春正月十七日(954年2月22日),郭威驾崩,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1][4]
陶懋炳在《五代史略》中称赞郭威“算不上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但堪称五代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后周的改革创于太祖而成于世宗,为北宋开国奠定基础”。[5][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