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罗森

哈罗德·罗森
哈罗德·罗森(Harold G. "Hal" Rosson,1895年4月6日-1988年9月6日)是一位美国电影摄影师,活跃于早期和经典好莱坞电影时期,职业生涯长达52年,从1915年的无声电影时代开始。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包括奇幻电影绿野仙踪》(1939年)和音乐剧《雨中曲》(1952年)。此外,他还是休斯公司太空与通讯工程部的副总,负责雷达系统研发。罗森预想的地球同步卫星更简单、更廉价,可以替代Telstar1,使太空通信技术迈入实用化。1963年,他发明的第一颗人造同步卫星成功发射,次年首次通过卫星实况转播了东京奥运会,让全球电视观众可以在家中观看全世界。

工作经历

哈罗德·罗森于1908年在布鲁克林的维塔格拉夫工作室开始他的电影生涯。1912年,他成为马克·丁滕法斯工作室的欧文·威拉特的助手。1914年12月,罗森搬到加利福尼亚州加入了Metro Pictures。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陆军服役。复员后,他参与了玛丽昂·戴维斯的电影《黑暗之星》的拍摄,并获得了戴维斯公司的合同。1920年,他被玛丽·皮克福德签约,主要与她的哥哥杰克·皮克福德合作。在1930年代,罗森米高梅签约,并为该工作室一些最受欢迎的电影担任摄影工作,包括《金银岛》(1934年)、《绿野仙踪》(1939年)、《在城里》(1949年)和《雨中曲》(1952年)。1936年,罗森和另一位摄影师W·霍华德·格林因为1936年大卫·O·塞尔兹尼克制作的《真主的花园》的彩色摄影获得了荣誉奥斯卡奖。罗森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彩色拍摄。在好莱坞度过了漫长而成功的职业生涯后,罗森于1958年退休。他曾短暂复出,为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黄金国》(1966年)担任摄影工作。
异想天开的诱惑
人类可以利用人造卫星进行通讯传播的构想最早是由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于1945年提出的,当时许多科学家认为克拉克是在发呓症,异想天开。直到苏联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他们才开始跟上克拉克的思维,展望起了太空通信的未来。罗森小组和其他一些美国科学家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使人类能够借助地球同步卫星把声音、图像、文字以及数据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