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英文名:satellite),指围绕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或其他小天体)的轨道上运行的天体。为与人造卫星相区别,也称天然卫星。[1][3]其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4]已知的太阳系内有六个行星卫星系统。[5]截至2023年,太阳系行星卫星数量为:土星146个,木星92个,天王星27个,海王星14个,火星2个,地球1个;矮行星已知的天然卫星有8个;已发现的小行星的卫星已超过450颗;以及临时卫星如2006 RH120、2020 CD3等。[6][6][7] 太阳系中最大的天然卫星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土星的卫星泰坦和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特里同)。[11]多数卫星呈三轴的椭球状。[9]卫星主要受其主行星的引力作用而绕主行星转动,多数卫星的自转周期与它们绕行星轨道运动的周期相同(气态巨行星的外卫星除外)。[12]太阳系中大多数常规天然卫星都被潮汐锁定在其主卫星上。[11]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第一颗被正式送入轨道的人造卫星是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人卫1号。从那时起,已有数千颗环绕地球飞行。人造卫星常见的功能有:通信功能、遥感功能、空间科学探测实验功能以及军事应用功能。[13]人们多次发现候选系外卫星,但其身份都有待确认。[14]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