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积(Accretion)是天体周围的气体由于受到引力作用而朝着该天体下落的过程。[1] 吸积过程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吸积天体可以是星系、恒星、致密星、行星等。恒星和行星的形成都是通过吸积来完成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是活动星系核的能源,中子星和恒星质量黑洞的吸积则发生在X射线双星和γ射线暴中,因此对吸积理论的研究是理解上述天文现象的关键。[1]按天体类型吸积可以分为行星吸积、恒星吸积、黑洞吸积、白矮星与中子星吸积等;[2][5]按吸积模式可以分为失控吸积、卵石吸积等。[6] 吸积这一概念最早由俄罗斯地球物理学家奥托·施密特(Otto Schmidt,1891-1956)于1944年提出。[2]1969年,林登—贝尔(Lynden-Bell)首创性地用吸积盘理论解释了类星体的能源机制。[3] 定义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