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野王

南朝梁陈间官员、史学家
顾野王(519年—581年),原名体伦,因仰慕西汉冯野王而更名,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1]是著名文字训[]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2]
梁大同四年(538年),二十一岁的顾野王被朝廷授为太学博士,太学为当时官方设立的全国最高学府。梁大同九年(543年),顾野王带领编[zuǎn]团队完成了《玉篇》。[3]《玉篇》为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2]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顾。顾野王在长洲县(今苏州)招募士兵抗击叛乱,由于寡不敌众,行动一时失败。顾野王逃到会稽东阳的刘归义一起抗击叛军。公元552年,“侯景之乱”平息,太尉王僧辩对顾野王很赞赏,让他担任海盐县监。晚年,顾野王潜心于写作,编著志书。[1]陈宣帝太建十三年(581年),顾野王去世,诏赠秘书监。顾野王墓位于苏州石湖风景区。[3]
顾野王一生著作繁富,有《玉篇》30卷,《舆地志》30卷,《符瑞图》10卷,《顾氏谱传》10卷,《分野抠要》《续洞冥记》《玄象表》各1卷。[1]他在历史、地理、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尤以语言文字方面成就最高。唐至德二年(757年)他被追赠为右卫将军,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被追封为镇远侯。[4][5]

人物生平

顾野王出身吴地名门望族,祖父是顾子乔,南梁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信威临贺王 记室兼本郡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