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德禅(1907年-1993年),原名刘二和,字慧参,河南登封城关左庄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僧人。1916年,他在中岳嵩山少林寺永化堂受戒出家,师从素光禅师。后来,他得到了嵩山少林寺永化堂上传曹洞正宗第43世、第29代嗣祖沙门贞俊禅师的印可,成为中岳嵩山少林寺永化堂上传曹洞正宗第45世、第31代嗣祖沙门,继任住持,退居后升为名誉方丈。他的宗徒包括释行慈法师、释行孝法师,法嗣为释行正禅师,再传衣钵传人为释永悟法师等。1993年1月26日,他因病医治无效圆寂,享年86岁,僧腊79年,戒腊69夏。1924年,他曾任会善寺监院及僧医为乡邻施医治病,新中国成立后,从事习禅和行医活动,曾任县卫生协会委员,并为参观少林寺的重要客人当向导。文革时期,他走乡串户,为群众医病。后来,他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1986年12月, 政府工作组进住少林寺,德禅住持退居升名誉方丈。1993年3月,德禅方丈圆寂。他对佛学易学均有研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佛教大师。 人物生平
释德禅7岁时,因家贫出家少林寺,拜素光为师,赐法名德禅。师父素光见其天资聪明,就送他到寺办学堂读书学武三年。县立小师范上学六年。十七岁毕业。当年去武汉归元寺受戒,从此专习佛典。除早晚功课外,深究楞伽经要义,熟演仪规。从深奥的经典里他悟出:佛教是与人为善,普渡众生的。更尊崇“六祖坦经”提出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若要成佛道,必先作人道”。的精辟论断。引起了他要为现世普济利人之心。当时山村群众多病、缺医少药,便立志习医,到送表黄湾庙从著名医生寂学和尚及金刚寺名医湛盈老和尚学习中医。十九岁任本县会善寺知客、副寺、监院等职。二十岁返回少林寺任知客监院,并为乡邻群众施医治病。 1928年,军阀石友三部下火烧少林寺时,目视历史文物将化为灰烬,他心急如焚,只身抢救部分藏经和少林寺拳谱等文献资料,秘密转移。寺院被焚后,在武僧逃散的关键时刻,为使少林功夫后继有人,他与精于少林武功的贞绪和尚及著名武僧寂勤、俗子吴三林一起组织训练武僧德根、素喜、行章等四十余人。 1929年将经卷及书籍带回少林寺。在这之中,法师曾到河南各寺参学,如临汝风穴寺、乾明寺,兼行医。当时巩、偃、登、汝人民遭受红胡子(军阀混战)刚过,黑胡子(土匪蜂起)又来,大家病(传染病)临头三大灾难。土匪到处抢劫拉票作人质,有钱的用钱赎回,没钱的饿死或撕票(杀掉)。法师视此无辜被残,痛心难忍,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亲入虎穴。如去临汝大土匪头,号称金刚道人等处,法师以佛教的因果报应,怨冤轮回,恶中也应施仁,善意感化,说明匪领救出了数十个贫穷无钱赎回的难民,使其免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