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快懂百科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2]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全中国共有藏族人口7060731人。[4]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2]此外,在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美国、瑞士、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分布着10万多藏族人。[3]藏族的民族语言为藏语,依地区可划分为卫藏、 康、安多三种方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其文字藏文,是由古印度的梵语改造而来,创制于公元7世纪前期。[2][10]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11]远古时期,甘、青羌人分多支向不同地带进行迁徙,进入康藏地带。藏区逐渐出现多个部落,其中以雅隆河谷的悉补野部落最为强盛。[8][9][12]悉补野部落先后征服了多个小部落,藏族逐渐开始从原始氏族部落时期向奴隶制发展,奴隶制部落在藏区不断地扩大,赞普开始分配土地、奴隶,藏族开始向封建社会制转变。[13][14][15]7世纪初期,赞普松赞干布建成吐蕃王朝。吐蕃建政之后,藏族和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九世纪后半期,吐蕃王朝覆灭,雅鲁藏布江流域、年楚河流域、拉萨河流域等地区出现了众多藏族封建割据势力。日后直到新中国成立,藏族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状态之下。宋朝时期,藏族除了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甘、青一带。13世纪,元朝派兵进藏,请萨迦班智达前往朝廷,商议藏区归顺的事宜,并就此达成了共识。1265年,元朝设置宣政院,在西藏建立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自此,西藏纳入元朝版图 。这一时期,藏族广泛分布在西藏、西康、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以及新疆等地。到清朝时,统治者于1715年设立了西藏地方政府,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设置蒙藏事务机构。1929年民国政府在南京设立蒙藏委员会,建青海省;1939年建西康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藏族地区先后获得解放;1951年,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至此,藏族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9][12][16][17][18][19][20]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21] 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带,高山绵延不绝。青海和西藏全境横亘着诸多山脉,如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此外,藏族地区河网密布,中国的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海境内;藏族地区的草原和森林资源都十分丰富,盛产珍禽异兽和名贵药材。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广阔地带、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和四川、云南西部,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藏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另外还有手工业等生产方式。在漫长的历史里,藏族人民发展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文学、医学、艺术、天文历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遗产。另外,藏族有自己的本土宗教,从远古巫术演变而来的苯波教;还有从印度传入又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藏传佛教。[2][22][5][6][23] 新中国成立后,在藏族地区,先后建立了1个自治区、10个自治州和2个自治县。 近现代以来,藏族在生产生活文化上面都取得了崭新的进步。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都有长足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现代西藏绝大多数农牧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部分群众生活已进入了小康水平。21世纪藏族工业也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另外,在商业交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藏族地区也都取得了进步。[22][24] 文化方面,藏族人民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25]藏纸、唐卡等艺术皆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被选进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6][27][28]此外,藏族的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皆种类繁多,各自体现民族特色。[29][30][31] 族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