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南唐末代君主、诗人
1
4
李煜[yù][9](公元937年8月15日—公元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人,原名从嘉,号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南唐元宗李璟和钟皇后的第六个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国君,世称南唐后主。[4][7][10][5]
李煜生来奇特,被长兄文献太子李弘冀猜忌。为躲避祸事,李煜年少时沉迷于诗书,远离政事。[4]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李弘冀病逝后,李煜被册封为太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煜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登基为帝。[6]在位期间,李煜一直以宋廷为尊。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11]宋开宝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自贬仪制,改变官名和部门,以此规避宋廷。同时,李煜非常信奉佛法,他下朝后常造访寺庙,换装拜佛,因而也荒废了许多政务。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宋兵攻克金陵。次年,李煜被俘送到了京师,宋太祖赵匡胤赦免了他,封其为违命侯。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逝世,享年四十二岁。李煜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4]李煜在位期间,以宋为尊,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了大量资财。又在战前杀名将,进行土地改革却以失败告终。他推行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4][12][13]
李煜为人仁孝,擅长写文章,精通书画音律。[6]在政治上,陆游曾评价李煜道,他的仁爱虽足以感动那些亡国的百姓,但最终不能保住国家。[4]在文学上,李煜的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伤亡国忆往事,哀婉凄绝,意境深远,也因其在词上的造诣,被称为千古词帝。[7]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14][15]

人物生平

年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