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黄栌

漆树科黄栌属的一种重要观叶植物
1
4
黄栌(拉丁学名Cotinus coggygria var. cinereus)又名灰毛黄栌、红叶[1],也被称为“烟树”[2],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栌属(Cotinus)物种欧黄栌(Cotinus coggygria)的栽培变种[1][3][4]。在世界范围内间断分布于东南欧,中国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生于海拔700-1620米的向阳山坡林中。[1]黄栌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和碱性土壤,不耐水和湿气。[5]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快,根系发达,萌蘖性强。秋季当昼夜温差大于10℃时,叶色变红[6]
黄栌为落叶灌木,高3-5米。叶倒卵形或卵圆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叉开;叶柄短。[7]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花萼无毛,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无毛;子房近球形,花柱3,分离,不等长,果肾形,无毛[8][1]。花期4~5月,果期6~7月[6]。黄栌的圆锥花序存在可孕花和不孕花两种类型,不孕花的花梗花后伸长,其上覆盖着色彩鲜艳的柔毛,如同羽毛,远望如轻烟薄雾,形成独特的景观[9]
黄栌具有重要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黄栌树叶春夏绿色,入秋之后渐渐变红,尤其到深秋,整个叶片变得火红。是中国北方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彩叶观赏树种[2][9]。在化工方面,黄栌木材中可提取黄色工业染料,其树皮和叶片可用来提取[kǎo]胶,叶片还含有多种芳香油,可以用作调香的原料等[1][9],黄栌含有丰富的天然红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gān],有望被开发为新的天然食用色素[10][11]。据《药用植物词典》记载,黄栌的根、树皮入药,有清热解毒,散[]止痛的疗效,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麻疹不出。叶可用于治疗丹毒漆疮[12]
黄栌耐寒抗旱,可作荒山造林先锋树种[13][14],同时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9]。黄栌对二氧化硫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为工厂区净化树种,也可用于风景林及荒山育林[15]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