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光强度惰性气体
[xiān]英语:Xenon),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0族,化学符号为Xe,原子序数为54,原子量为131.3[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单原子气体,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氙于1898年由发现了[nǎi][][]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齐(William Ramsay)和莫里斯·特拉维斯(Morris Travers)发现,在真空管中可以电离发光,发出漂亮的蓝绿色光。[3]自然产生的氙由9种稳定同位素组成,除了其余稳定的同位素之外,氙还有40多种能够进行放射性衰变的不稳定同位素。空气是氙的唯一来源,目前氙广泛应用于照明行业,填充汽车灯和闪光灯,此外还应用于医用麻醉剂、紫外线灯等。氙气本身作为惰性气体,无毒,不可燃。[4]

发现历史

1894年至1898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齐(Williiam Ramsay)及其助手莫理丝·特拉维斯(Morris Travers)在分离液态空气时先后发现了惰性气体氪、氩、氖。1898年6月,拉姆齐和特拉维斯在工业家路德维希·蒙德(Ludwig Mond)提供的液体空气机器中分离气体,分离之后在真空管中检查了较重的气体,发现气体发出了美丽的蓝色光芒。拉姆齐和特拉维斯将这种新气体归类为惰性气体,拉姆齐建议把这一新元素命名为“Xenon”,源自希腊语“ξένον”(xenon),即“ξένος”(xenos)的中性单数形,意为“外来者、陌生人或异客”。[5]1902年,拉姆齐估算氙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为两千万分之一。[6]
氙气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化学家们一直以为其无法形成化合物。直到1962年,英国化学家尼尔·巴特莱特(Neil Bartlett)与他的学生洛赫曼(D.Lohman)在实验室重复美国阿拉贡国家实验室的实验时,发现六氟化铂(PtF₆)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氧化氧气,形成六氟合铂酸氧O₂⁺[PtF₆]⁻),[7]巴特莱特由此猜想,氙也有被六[]化铂氧化的可能。1962年3月,巴特莱特将氙和六氟化铂混合后得到了第一种稀有气体的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巴特莱特将其整理成论文发布在《化学学会学报》上,尽管这篇论文不到半页纸长,但它很快成为科学的里程碑,标志着稀有气体化学领域的真正开端。至此,惰性气体更名为稀有气体。[8]此后,多种氙的化合物被陆续发现,同时还发现了许多其他稀有气体的化合物。[9]

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