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昭秀

萧昭秀
萧昭秀(483年-498年),南北朝时期南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第三子,字怀尚。他的生母是宫人陈氏。在永明年间,他被封为曲江公,并担任济阴太守。后来,他的兄长郁林王萧昭业即位,萧昭秀被封为临海王。494年,他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然而,次年,齐明帝改封他为巴陵王。498年,齐明帝萧鸾病重,萧鸾杀害了萧昭秀和他的弟弟萧昭粲。萧昭秀在去世时只有16岁。

个人经历

永明中封曲江公,千五百户。十年,为宁朔将军、济阳太守。郁林即位,封临海郡王,二千户。隆昌元年,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延兴元年,征为车骑将军,卫京师,以永嘉王萧昭[càn]代之。
明帝建武二年,通直常侍庾昙隆启曰:“周定雒邑,天子置[]内之民;汉都咸阳三辅为社稷之卫。中晋南迁,事移威弛,近郡名邦,多有国食。宋武创业,依拟古典,神州部内,不复别封。而孝武末年,分树宠子,苟申私爱,有乖训准。隆昌之元,特开母弟之贵,窃谓非古。圣明御宇,礼旧为先,畿内限断,宜遵昔制,赐茅授土,一出外州。”诏付尚书详议。其冬,改封昭秀为巴陵王。永泰元年见杀,年十六。

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