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赛蜜(Acesulfame potassium),化学名乙酰[xiān]磺胺酸钾,简称AK糖,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₄H₄KNO₄S,呈环状结构,是一种可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甜味剂。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结晶粉末,甜度为蔗糖的200倍。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苯,氯仿[3]。在空气中不吸潮,稳定性较高。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氨基磺酸-三氧化硫法制备安赛蜜。安赛蜜具有甜度高、不产热量、口感好、协同性好等优点,被用作饮料、食品的甜味剂。安赛蜜已被视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而得到关注。[4] 发现及应用历史
1967年,德国Hoechst AG实验室的德国人卡尔克劳斯(K.Clauss)和哈拉尔吉森(H.Jensen)为了合成一种同时含有氧、硫和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氧杂噻嗪[qín](氧、硫、氮杂苯)时,得到了5,6-二甲基-1,2,3-氧杂噻嗪-4(3H)-酮[tóng]-2,2-二氧化物,当他为了拿起一张纸,无意间添了沾有这种物质的手指,发现他是甜的。卡尔克劳斯发现许多和糖精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只要存在这一基本杂环母核,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甜味,其环上5、6位置的各种不同取代基团对甜度和甜味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所有的二氢氧硫氮杂环二氧化物,即使环上没有任何取代基团,也带有不同程度的甜味,其中带短链烷基的化合物甜度最大。对各种不同的二氢氧硫杂环二氧化物的味觉评价认为,环上不同的取代基团不仅仅对其甜度而且对其甜味的纯正性均有明显的影响。他们将双乙烯酮和氨基磺酸(H₂NSO₂OH)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再和三氧化硫反应时即得到环状的乙酰磺胺酸,把它用氧化钾中和后,即得到安赛蜜。[5][6]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注册登记时正式命名安赛蜜为Acesulfame钾盐,简称acesulfame-K。[6] 1982年,联合国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同意安赛蜜用作A级食品添加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