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

牛科下的羚羊亚科的一类动物
瞪羚(拉丁学名:Gazella,英文名:gazelles)[1],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和亚洲的羚羊。[2]科学家曾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发现过从上新世到更新世的瞪羚化石,[5]1978年,中国的小长梁遗址也发现了瞪羚属动物二化石,其地层横断面顶部年代为152万年前,底部约为300万年前。[6]瞪羚生长在非洲、中东和亚洲的荒野中。[2]其主要生活在亚洲和非洲,尤以非洲居多。[7]它们的分布区域约为蒙古到坦桑尼亚中部之间的地区,更早以前分布可及欧洲西部以及更南的非洲地区。[3]2016年,瞪羚下属1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ver3.1。根据名录,瞪羚属已经灭绝(EX)的有2种、濒危(EN)的有3种、易危(VU)的有5种、无危(LC)的有1种。[8]在中国,分布有藏原羚蒙古原羚、普氏原羚和鹅喉羚等,这些都被列为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居氏瞪羚细角瞪羚则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的管制物种。[9]
瞪羚身材娇小,[7]羚羊类别的其他动物要小,其身材匀称矫健,尾巴短小,[9]两眼明亮,外貌很有吸引力。[10]通常瞪羚都有角,[7]雄瞪羚的角要长些,[5]长而弯曲,它们不会像鹿那样掉角。[4]其皮毛是棕色的,上面隐约有些花纹,[10]身体的下半部分通常是白色的,[4]尤其是腹部和臀部。多种瞪羚身体两侧都有一条水平的黑带,[10]背部和侧面通常呈现浅或深的褐色。[9]
瞪羚喜欢生活在干燥区域,[7]草原、稀树草原和沙漠。[11]瞪羚群表现出广泛的社会行为,包括一起迁徙、与其他物种互动以及进行有趣的活动,例如彼此并肩奔跑。[2]它是群居动物,通常根据物种和环境条件形成大小不同的群体。[11]它也是食草动物,主要以草和灌木为食,但也用树叶、嫩芽、水果、花朵和坚果来补充食物。[2]瞪羚群体会分散开来,以建立繁殖的领地,[4]瞪羚的交配季节一般在9-11月,妊娠期持续6个月左右,每胎只产1仔。[3]这可以弥补因猛兽捕杀造成的严重伤亡。[12]

历史起源

瞪羚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和亚洲羚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