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

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公孙[zàn](?—199年),字伯[guī],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1]
公孙瓒出身世家望族,早年被举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在辽西乌桓鲜卑人作战期间,组建“白马义军”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也被称作“白马长史”。初平二年,与袁绍在界桥对战,因败退回幽州。初平四年(194年)冬天,公孙瓒斩杀汉室宗亲刘虞,占据幽州之地,实力大盛。此后,公孙瓒又与袁绍为争夺北方多次开战,龙凑之战后战略形态转为保守,士气不足,渐失部下信任,建安四年(199年),袁绍设伏,公孙瓒中计大败,被困城中,引火自焚,死于蓟州[jì zhōu](今天津市[]州区)。[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今河北省迁安市)的望族子弟,但其生母身份低微,公孙瓒早年只能在地方郡县任书佐。公孙瓒能力出众,受到涿郡太守提拔,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此后在岳丈的支持下,公孙瓒得以拜入经学家卢植与名臣刘宽门下继续学习,并结识刘备刘德然傅燮[fù xiè]等人。后任上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