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茴鱼

鲑科茴鱼属的一种鱼
北极茴鱼(学名:Thymallus arcticus)是鲑科茴鱼属下的一种鱼类[2],分布范围遍布整个北极地区,是一种专性凉爽或冷水栖息的物种。一般栖息于高海拔、中大型、水温约8~11℃,且清澈的淡水湖泊及河流中。[5]
北极茴鱼身体细长,侧扁。体长一般约为15~36厘米,但也有记录最大的个体约为76厘米,平均体重在1~2千克,最重约3.8千克。[5]背鳍高大,背鳍条有17~25条,呈旗状,背缘圆凸。[6][7]北极茴鱼的觅食行为随年龄而变,幼年以浮游动物为食,逐渐转向未成熟昆虫。成年时食物选择更广泛,包括水面昆虫、鱼类、鱼卵、旅鼠和浮游甲壳动物[7]迁徙行为是北极茴鱼在寒冷环境中的重要生存策略,它们选择在冬季栖息在不易结冰的深水中,而在春夏季展现惊人的迁徙能力,游向传统的产卵区域,有时可游泳长达100千米。[8]
2008年,该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为无危(LC)物种,[3]2021年,其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评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4]北极茴鱼可供食用,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脂肪酸微量元素,发展前景广阔。[9]

命名与分类

1776年,德国动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较早科学描述了北极茴鱼。[2]截止到2024年,根据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所示,该物种还有三个亚种,分别为T. a. arcticus、T. a pallasi、T. a. baicalensi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