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

中国近代军事、政治人物,北洋直系军阀领袖
1
4
[kūn](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晚号乐寿老人、渤叟、惟仁,天津大沽人(今天津市塘沽区),第五任正式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带上临时执政的总第八任),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3][4]
清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一日(1862年12月12日),曹锟出生在天津东大沽的一个普通造船工家庭,少年时期以贩布为生。光绪八年(1882年),曹锟放弃经商并投身淮军,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任毅军哨官。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部赴朝鲜作战。翌年,赴小站练兵投袁世凯新建陆军,1915年9月上书请改帝制,为袁复辟帝制推波助澜,袁病死后,任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府庭之争”中左右逢源。1919年冯国璋去世后,曹锟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组织八省反段联盟,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军,迫使段祺瑞下野。1922年醉心于谋取大总统职权,通过第一次直奉战争击败奉系张作霖,并以恢复法统为名驱逐大总统徐世昌,拥黎元洪复职。次年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驱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在此期间,由国会起草并通过《中华民国宪法》(也被称为“曹锟宪法”“贿选宪法”)于1923年10月10日颁布实施,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将曹锟软禁,获释后前往河南投奔吴佩孚,又转赴天津做寓公并经营实业与房地产。“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曹锟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17日,曹锟病逝于天津寓所,享年76岁,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并赐予“华胄[zhòu]忠良”匾额以示褒奖。[1][5][6][7]
曹锟在担任大总统期间支持妥善处理“临城劫车案”和完成中苏建交谈判,并且在下野寓居天津期间拒绝出任日本伪职,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曹锟政府的外交总长顾维钧评价:“曹锟恢弘大度,襟怀开朗,他虽然几乎从未受过学校教育,却是个天生的领袖。”[8][2]但曹锟在担任军职期间用扣发军饷、贪污受贿、没收政敌银行、开币制厂、敲诈下级、滥报军费等各种手段敛财,同时镇压二七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并枪杀工人,而以贿买票当上总统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9][10][1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