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经济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经济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2][3]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4]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本—硕—博”连读,或在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深造,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可进入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政府经济事务的管理;也可进入企业,从事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规划、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实际管理工作。[5]

专业发展

1895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就开设了经济类课程。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类科系——商学社。[6]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经济类教育和研究的“中国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学专业教育主要学习苏联,按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和一定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经济专门人才。1966年后,经济学专业教育完全停滞,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学专业得到了恢复和扩展。[7]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经济类专业分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6]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经济学专业归为经济学类,修业年限四年,专业代码020101,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