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起源于美国的半成品菜肴
1
4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其生产经营全程食品安全监管广受关注。预制菜产业主打一、二线城市,主产区包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消费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3][4]。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加工过程中可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需符合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5]生产过程不允许添加防腐剂。[6]
预制菜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包装形式,预制菜可分为散销、小包装、大包装三大类;根据贮运方式,预制菜可分为冷藏、速冻、热链、常温四大类。市场上主要以食品加工程度进行分类。按照食品加工程度划分,预制菜的种类分别为:即食类预制菜、即热类预制菜、即烹类预制菜、即配类预制菜。[7][4]
预制菜的特点是方便快捷,节省烹饪时间,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即时、便利的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日益凸显,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改变,预制菜在满足普通民众口味多样、安全卫生、营养均衡等方面,担负着食品加工业的重任。[8]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内容聚焦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生产过程不允许添加防腐剂。[9]

行业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