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黄檗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木栓层浅纵裂[2],小枝无毛,粗壮[7]。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和叶轴均较粗;小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小叶柄被毛。顶生花序,花密集,花序轴粗。果近球形或椭圆形[2]。种子有细网纹。花期5-6月,果期9-11月[7]。 川黄檗作为中药材黄柏的原植物之一,其树皮可入药,具有解毒泻火、清热燥湿的功效[8]。川黄檗的木材淡黄色,结构细,纹理直,不翘裂,可制成家具、用具等[4]。市场需求大,经济利益趋使导致川黄檗野生资源破坏严重[6]。川黄檗于2018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物种(LC)[9];在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10]。
本草考证
川黄檗作为中药材黄柏的原植物之一,黄柏原名“檗木”,首载于《本经》,为上品。《本草经集注》记载:“今出邵陵(中国湖南)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中国福建)者,厚重而色浅”。《别录》中记载:“生汉中(中国陕西)山谷及永昌(中国云南)”。《本草图经》记载:“今处处有之,以蜀中为佳”。从《证类本草》所附“商州黄檗”和“黄檗”图及古本草所载,均可认为和川黄檗是相符的,其原植物为川黄檗和秃叶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r. glabriusculum)。[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