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1]吴均家世贫寒,但非常好学且有才华,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沈约所欣赏称赞。[2]梁天监二年(503年),吴均受吴兴太守柳恽的邀请,担任主簿,并经常与柳恽一起赋诗。天监六年(507年)建安王萧伟欣赏吴均的才华,将他召为记室。后萧伟调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临川王萧宏将吴均推荐给梁武帝,吴均得武帝欣赏,受任为奉朝请。吴均曾上表请求撰写《齐书》,但未获武帝批准。于是,吴均私下撰写《齐春秋》,共完成30卷。然而,武帝因其实录非常厌恶,以《齐春秋》记载不实下令将其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吴均撰写《通史》,其撰本纪、世家已毕,惟列传未就,[3]于普通元年(520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1][2] 吴均一生坎坷失志,但他在史学和文学方面颇有才华,并撰写了大量著作。在史学方面,吴均注范晔《后汉书》90卷,著《齐春秋》30卷、《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塘先贤传》5卷等。[2]在文学方面,吴均擅长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4]著有《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以及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也传为其所作,但其著作因历代劫难大多失传。现存于世的作品,除明人张溥所辑《吴朝请集》外,则仅余《续齐谐记》。[2] 人物生平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