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1393),[2]苗族,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省)人,祖籍城步扶城峒(今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平村),明初著名武将。[1][3]
蓝玉作战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出征纳哈出,后又拜大将军,移防蓟州(今天津蓟[jì]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捕鱼儿海(今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封凉国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被朱元璋下令逮捕入狱,后以谋反罪处以“剥皮实草”之刑,抄家,灭三族,受到牵连被杀的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一位公爵、十三位侯爵和两位伯爵,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蓝玉案。[4] 学者刘长江说:蓝玉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5]清朝史学家谷应泰称:其居功自傲、专横跋扈,[6]明史中评价蓝玉死于“蓝玉案”,也是咎由自取。[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