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战争

大蒙古国对南宋的战争
宋元战争,又称蒙宋战争,是蒙古帝国(蒙哥汗死后帝国分裂,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与南宋的战略决战,始自1234年宋军端平入洛,至1279年崖山海战宋室败亡结束,共历时46年。[1]
13世纪初,蒙古族乞颜部落首领铁木真在部落间战争中壮大崛起,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蒙古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先后覆灭西辽西夏政权及其他割据势力。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南宋与蒙古国联军共同灭亡了金朝。同年六月,宋廷发起“收复三京”之役,史称“端平入洛”,南宋进兵中原,收复汴梁、洛阳,引发蒙古发兵南下,击退中原宋军,蒙宋战争开始。战争初期(1234年—1241年),窝阔台出击四川、荆襄,蒙宋激战大小数十战,双方均伤亡惨重,窝阔台病死后,蒙古军主力北归;战争中期(1256年—1259年),蒙哥继承汗位后,集中兵力攻打四川,1259年,蒙哥汗率军与宋军大战于合州钓鱼城,战事不利,蒙哥汗身死钓鱼城下。蒙古帝国因汗位之争,陷入内乱。蒙古军遂向北撤退;战争后期(1267年—1279年),忽必烈即位后南征,攻打襄阳,期间改国号“大元”。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失守。[2]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先后拥立赵昰赵昺成立小朝廷。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宋元双方于崖山海战,史称“崖山之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负8岁的宋末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宋元战争结束。[3][4][5][6][7][8][9][10][11][12][13][14]
元朝为成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统一中国的王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居于分裂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融合,其所设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中国疆域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宋元战争后,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及南人受到不平等对待。[15]学者周良霄在所著《元史》一书中评价“元朝伐南宋的战争是封建主之间争取统一的战争”,认为“大统一的完成,对当时与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深远。”[16]

战争背景

蒙古国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