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纱河-抖音百科
浣纱河古称清湖河,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贯穿主城区是老杭城的骨架之一。它从西湖涌金闸流出,经开元路折北,沿今龙翔路、东坡路向西北方向流,至武林路小车桥处折北,沿武林路东侧一直北流至武林门入运河。 地理环境
浣纱河是杭州历史上的一条重要河流,古称清湖河,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钟毓龙《说杭州》有载:“考隋筑城以前,已有清湖镇,则此河之开盖甚古矣。”浣纱河之水来自西湖,苏轼《请开河奏状》曰:“今西湖水,贯城入于清湖河者,大小凡五道,一暗门(即清波门)外斗门一所,一涌金门外水闸一所,一集贤亭前水笕[jiǎn]一所,一集贤亭后水闸一所,一菩提寺前斗门一所。”上述水口皆吴越时开,用于防湖水暴溢,并借此浸灌城中诸河。菩提寺在钱塘门沿城而北,其水口引水入浣纱河下游。西湖水充入浣纱河后,经今上城、下城,出武林门汇入江南运河,成为江南运河的支流。 历史沿革
西湖水经浣纱河流入城内,其干流从宣化桥至洗马桥,全长约3.75公里,流经杭城人口最集中、经济最繁荣的地段,千百年来它汇集了众多文化精英的记录,谱写了历史更替的篇章。规模宏大的景灵宫和太乙寺宫在浣纱河边的西大街;抗金名将岳飞和韩世忠的府第在车桥之东和板桥之北;宋末元初的词人周密住在鞔鼓桥边的癸辛街,在这里写出了历史名著《癸辛杂识》;元代著名文人张雨住在“花狼籍,沟水涨”的清湖桥边;徐一夔在洪福桥旁的相安巷写就了闻名后世的《织工对》;著名织工蒋昆丑在狮虎桥旁的江山弄,织出了薄如蝉翼的皓纱;在施水芳桥有卖七宝擂茶和馓子葱茶闻名的八仙茶坊;在井字楼有叠构如井的南宋著名酒楼羊棚楼;杭州府、钱塘县、仁和县、清代将军署等重要府衙,和太学、南宋贡院等学府和考场都在浣纱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