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德斯·摄尔修斯-快懂百科
安德斯·摄尔修斯,男,1701年11月27日出生于乌普萨拉,1744年4月25日去世,瑞典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2]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3][4] 个人生平
安德斯·摄尔修斯,曾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受父亲影响,从事天文学、数学、地球物理和实验物理学研究。年仅26岁便担任了乌普萨拉科学协会会长,并在大学任教。1730~1744年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1740年兼任乌普萨拉天文台台长。自1732年至1736年期间,他离开瑞典到国外访问,先后到柏林、纽伦堡、意大利和巴黎等地,曾走访德国、意大利及法国各地显著的天文观测站,广泛地参观访问了天文台和著名科学家。 他在1733年于纽伦堡发表了他自己及其他人于1716年至1732年间一系列为数316宗的极光观测。1733年他把在北极观察的北极光的情况收集成册,在纽伦堡出版了叫《北极光观测资料汇编》一书。他在意大利、巴黎访问期间,正赶上一场关于地球形状的大论战:巴黎一方认为地球是一个纵长的白兰瓜型,而伦敦一方则认为地球是两极扁平的横长型。为了确定地球的形状,考证牛顿关于地球赤道附近半径大而两极扁平的理论,法国巴黎科学院于1735年和1736年先后派出两支科技队伍,到赤道和北极圈内进行大规模的地球纬度测量工作。摄尔修斯1735年去伦敦搞到了测量所需要的仪器,1736年 便随队出发到北极圈进行实测,1737年顺利完成任务回国。这次论战和实地测量的结果,说明地球纬度1度的长度越接近北极越短,证实了牛顿力学理论的正确性,使牛顿力学在法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摄尔修斯于1741年创办了乌普萨拉天文观测站,并于1742年在一篇给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论文中提出了摄氏温标。原本他的温度计是以水的沸点为0度,而冰点则为100度。后来,这个温标于1745年由施勒默尔将其颠倒,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