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轰炸

1945年美对日的战略轰炸
1
4
东京大轰炸(英文:Bombing of Tokyo日语:東京大空襲/とうきょう だいくうしゅう )又称“东京大空袭”和“李梅火攻”,指的是1945年3月9日至1945年5月26日期间美国对日本东京发动的一系列空袭行动。[1]
1941年12月7日日军空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本东京等地发动空袭,收效甚微。1944年6月20日,马里亚纳海战结束,美国控制马里亚纳群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被部署到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基地准备发动对日本本土的空袭。11月24日,111架次B-29于日间轰炸东京,对日本一个飞机制造厂造成轻度破坏。而后,柯蒂斯·爱默生·李梅将军总结日本在中国重庆等地的轰炸经验,决定采取在夜间大规模投下燃烧弹的策略。1945年2月23日至2月24日期间,美国对日本东京采取试探性燃烧弹攻势,破坏东京约2.56平方公里的建筑。3月9日至10日,美国首次对日本东京发动大规模燃烧弹空袭,造成约10万人死亡,焚毁东京16平方英里建筑。自3月9日至5月26日,美国多次发动对东京的大规模凝固汽油弹轰炸,其他重要城市也都有损伤,6月,美国将空袭行动扩散至日本中小型城市和交通线。[1][2][3]
东京是日本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的城市,仅1945年的三次轰炸就造成了全城半数以上房屋被毁,14万人死亡,100余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使日本的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迫使日本法西斯考虑投降。[4]

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