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关镇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下辖镇
1
4
野三关镇,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地处巴东县东南部,东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为邻,东南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巴东县水布垭镇清太坪镇接壤,西与大支坪镇毗邻,北与绿葱坡镇、宜昌市秭归县磨坪乡相邻,镇人民政府距巴东县城94千米,[7]野三关是江汉平原进入中西部的第一个海拔高点,海拔1400米至17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森林覆盖率达92%,被誉为“华中凉都”。[8]区域总面积约529平方千米,共覆盖全镇1个城镇居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委会、 26个行政村、550个村民小组。[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野三关镇常住人口为72107人。[4]
野三关是千年古镇,从秦汉时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北宋名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曾在此劝农弃猎从耕。[9]境内巫山余脉延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10]镇内酿酒业发达,产品涵盖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三种香型。[11]
野三关是巴东江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全国第三批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湖北省经济发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巴东经济开发区所在地,是千年古镇,北宋名相寇准止猎劝农之地,武昌首义元勋邓玉麟将军故里。[5]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野三关原名“劝农亭”。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巴东府将离县城西南300多里的野三关巡检司移迁至此,渐渐地,“劝农亭”便改称野三关。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大门的野三关素有“西南门户,鄂西重镇”之称。历史上,恩施交通不便,出入全靠步行,至清雍正年间,崇山峻岭之间逐渐形成一条崎岖的人行山路——施宜古道,野三关镇就处于这条进出恩施要道的节点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