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卫战

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的战役
石牌保卫战又称“石牌战役”,是1943年5月21日至6月3日,发生在湖北宜昌境内的一场中日战争,也是鄂西会战的关键之战。[1][2][3]
自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接连遭受失利。为了集中力量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的败局,日本便想要对重庆(当时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进行一次彻底打击,尽快解决“中国事变”。[4][5]1943年5月4日,日军发动鄂西会战,并相继攻陷了南县、公安等地。5月下旬,日军开启第三期作战计划,在渔阳关、偏岩等地与中国军队展开了激烈争夺。5月25日以后,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向石牌要塞进攻。从5月27日到5月30日,日军对石牌要塞及其外围阵地发起多次猛烈进攻,中国守军第18军则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坚决抵抗,始终坚守石牌要塞。5月31日,日军见石牌要塞久攻不下,信心完全丧失,开始于当晚撤退。中国第六战区在发现日军有撤退的迹象后,便下令全线追击,对撤退中的日军进行了猛烈打击。至6月20日,长江以南及湖滨地区的日军全被肃清,中国军队全线阵地恢复到5月4日之前的态势。[4][5][6]
石牌一战,中国军队歼敌7000余人,缴获枪械无数。而石牌保卫战的胜利也为鄂西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提供了保障。此外,石牌保卫战的胜利还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从而为中国赢得了更广泛的国际援助。新中国建立后,宜昌市人民政府在当地修建了石牌抗战纪念馆和石牌抗战纪念碑等建筑,以纪念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将士。[2][7][8]

历史背景

地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