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中国贵州省铜仁市下辖自治县
1
4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铜仁市下辖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北部、乌江下游,是中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11]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县域面积2483.51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5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辖4个街道,17个镇,2个乡。[3]截至2024年末,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户籍人口69.51万人,常住人口40.85万人。[3]县政府驻团结街道人民政府办公大楼。[9][10]
沿河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12][4]乌江由东北斜贯县城中南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期,光温同步。[4][13]沿河春秋时属巴国南疆一部分,战国属楚,秦代黔中郡蜀汉在县地置汉复县,沿河县分属汉复和万宁。唐时于县地先置务川郡,后改思州,沿河属之。元置沿河祐溪长官司,治今沿河县城西岸,元、明、清时期沿河县城均为土司驻地,直到民国三年才改为沿河县。1934年,在沿河境内建立10个区、30个乡苏维埃政府。1949年12月29日,沿河解放。[14]1986年10月,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5]2011年,设立地级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属之。[16]
沿河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17]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4][18]乌江航道已建成东风、洪渡2座500吨级码头。[19]沿河自是渝黔两地经济互通的“衔接纽带”和桥头堡,[20]已形成生态茶、生态果蔬、生态畜牧渔业、生态特色林业等农业主导产业,[21]以“清洁能源”为首位,建材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为优势的工业产业,[22]以及旅游业、现代物流等服务产业。[23]2024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7.5:18.5:5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123元。[7]2025年前三季度,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5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5.96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73.02亿元,同比增长5.1%。[24]
沿河是土家族聚居区,是革命老区,土家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丰富。[25]沿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喝油茶汤、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26]其中,土家族民歌为国家级非遗,[27]另有土家族打镏子、莲花十八响等贵州省级非遗;[28][29]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是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30][31]委员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此外,沿河独特的地域文化在境内形成众多传统村落,[33][34]包括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洋溪村,以及存有清代民居数十栋的三阳村等。[33]截至2023年4月,沿河有乌江黎芝峡、南庄2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2023年1月,沿河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5]

名称